有朋友跟我說,我感覺不到我這條通道的特性,我不知道我有這個天賦,如何可以發揮出來?
與不同朋友分享討論及從他們身上觀察所得,我認為大概有以下幾個可能性:
(1) 非自己
一直活得非自己,將真實的自己壓抑、隱藏,時間久了會以為這個非自己是自己,當然天生的天賦也不見得被你珍而重之,而慢慢被遺忘。
例如有關18-58通道,在現今社會的制度下,如果小孩開口批評,家長會告誡小孩這是沒有禮貌的,不應該這樣做。當小孩成長十年、二十年間也沒有發揮應有的挑剔批評與糾正,成長後又怎會記得這一下子看出問題的技巧。
(2) 腦袋
教育教曉我們很多知識,邏輯推論、道德、社會制度,很多應該與不應該,會告訴你這件事情的發生,一定是因為... 然後只可以這樣做...。但這些知識是否一定正確?一定可以應用在所有可能的情況?還是這只是於某時空某時間某地方的大部分人認為是對的事。
例如有關10-57通道,對美感、空間的完美呈現有所追求,想跟Pina Bausch一樣,成為一個出色的舞蹈家。但父母、老師覺得還是讀大學,再到大公司上班來得實際。腦袋如何計算也計不了成為舞蹈員的成本,需要多少年才能成功、才能回本。腦袋全勝,最後選擇努力讀書,努力工作,每天對著電腦,打著鍵盤,對美感的天賦通通忘記了。
(3) 覺知
生活在大城市,每天匆匆忙忙,加上整天對著電腦、電話,天生的五感、直覺的靈敏度都被磨蝕了。有關自己、有關自己喜好、有關自己的需要... 當然包括自己的天賦,你有所覺知嗎?
之前的帖文分享我對自己的一無所知,及開始走上學習體驗覺知的道路:
【對自己的覺知】
【全然感受天賦 - 抽象的通道】
(4) 太多通道
初接觸人類圖的朋友通常都希望自己擁有很多通道,因為這代表自己擁有很多天賦吧。但認識人類圖多一點的朋友會明白很多人的人類圖也有互相矛盾的地方,可能是類型、人生角色、通道特性等。
例如擁有通道20-57的聰明人,腦袋轉數快,如果同時擁有16-48或32-54通道,要發揮深入鑽研的天賦、或努力耕耘的天賦,或會有互相被制衡的可能性。
而且我看一些有很多通道的朋友,他們通常可以感覺到一、兩條通道的天賦,有些通道的特性可能會被掩蓋。
(5) 太快
有些人,行動快。可能是城市生活的習慣,或者是因為類型、通道而擁有與生俱來的迅速,根本忘記留意自己、留意周遭的一切,枉論自己的天賦。
【慢活。發現自己的好】
老師說人類圖是區分的科學,無論這知識告訴我們甚麼,最重要的是驗證,實驗它的真偽。如果你覺得人類圖能幫到你,讓你從新角度認識自己,那就繼續實驗它,驗証它。如果它不怎麼「正確」,那就忘記它,走自己應走的路吧!
Photo Courtesy: http://pin.it/Z-HjqaK
Comments